每一段从我们身边溜走的友谊,都有着我们清楚或不清楚的理由。有些人很介意,执意要撕开窗纸一窥究竟,而真相往往会让人心碎一地。有些人很坦然,隐隐约约猜到了事情的原委,然后选择接受彼此渐行渐远的命运。
不可否认,消失的友谊多数含有刻意疏远的成分,至少其中有一方正在这么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谊,则是双方都选择了要继续努力留在对方的生命轨迹里。
这就像谈一场远距离恋爱,时间让恋人重新审视自己是否还在乎对方,是否还感觉被在乎。一旦感受到距离,感情的危机便会悄然燃起,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就要看这对恋人是否还想挽留对方。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想不想挽留一段友情呢?
我认为,不妨先问问自己,我们为这段友情曾带去了什么。
(一)把朋友当成情感垃圾桶
无止境的牢骚和负能量,把朋友当成一个情感垃圾桶,只会让原本关心你的朋友最后选择与你保持距离。并不是对方抛弃了你,而是在你一味索取心灵慰藉的时候,对方的情感需求被忽略了。朋友不是免费的心理辅导员,他们是想要对你好的人。如果你的眼中只能看得到自己,从未想过要为朋友做些什么,那这段友谊就会渐渐失去被挽留的必要。
(二)把朋友当成攀比对象
虽然不希望朋友过得不好,但也见不得朋友过得太好。被攀比的朋友绝对是可以感受到这股情绪的,只是对方要不要继续容忍这样的心态。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发自内心想要对方过得好,即便自己的处境糟糕透了,也不会想着“凭什么对方过得比我好”。有这种情绪的话,就需要回头审视自己当初为何会跟对方成为朋友。若任由这种情绪发酵,只会让自卑的心态牵着走,将想要对你好的人拒之门外。
(三)把朋友当成现阶段的需求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利益,没有对错。这话在职场上有一定的道理,却也格外没有人情味。因为利益而在一起的朋友,也会因为利益而拆伙。这样的友谊注定是短命的。也有些人,每次联系朋友都是为了寻求帮助,安然无恙或者有好事发生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对方。这样的“叙旧方式”就好比在千年古树的身上一遍遍刻着“到此一游”。曾经对彼此良好的印象,在不断减分后,沦为“相见不如不见”的心情。
审视自己走过的岁月与认识过的人,我认为很有必要看看自己为每一段消失的友谊都带去了什么。在我们想要埋怨对方待自己不如从前的时候,不如想想从前的自己是如何看待这段友谊。
后记:想到七月,想到了安生,想到了电影《七月与安生》。大人们总说人际关系很复杂,若将人际关系的地图分解变小,我认为可以先从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开始。毕竟,我们都想过放弃与挽留一些人,我们也都曾被放弃和挽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