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果之恋

  • Post author:
  • Post category:张挥

1.

  长在山泉边的那几株小山果树,一年到头都在开花结果。细细白白的花朵,在开花时节,把山泉边那一片蓊蓊郁郁的灌木丛,点缀得象梦一般的浪漫;而到了小山果树结果的时候,那一颗颗只有小指头一般大小,圆圆浑浑,红红彤彤的小山果,更把她那一个浪漫的梦,装饰得绚丽异常……
  那年的五月,太阳很热,人心很热。
  那年的五月,山果很红,热血很红。
  五月的太阳,五月的山果,散发着一股令她迷恋的吸引力。
  五月的人心,五月的热血,鼓舞着她那一颗十七岁浪漫而又好梦想的心灵。
  “猛地卡!猛地卡!猛地卡!”
  那是一个以华语喊口号喊得响彻云霄的年代!
  “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那是一个以华语唱“团结就是力量”唱得人心振奋的年代!
  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在山泉边的那几株小山果树旁开始尝到了爱情的甜美!
  是的,每一个爱情故事,开始的时候总是甜美的!
  (注:“猛地卡”,巫语,独立之意。五十年代反殖时期常喊的口号。)

2.

  十七岁那年,她才小学刚毕业。村子里象她这般年龄的少女,家人已开始替她们物色对象,准备出嫁了,可她却一心一意要继续念中学。
  “念中学?女孩子家念这么多书干嘛?”
  父亲缩在柜台后的身子,陡的一挺,停下了在拨算盘的手指,两粒眼珠子从那副老花眼镜的镜框上边探出来盯着她。她却对父亲嫣然一笑,说:
  “阿爸,时代不同了。现在不论男女,都要多读书。我将来还要读南大呢!”
  话一说完,她就一溜烟地跑出了“成兴”杂货店,还趁势用肘把在店门口点算货物的哥哥捅了一下。在店里的父子俩都同时摇了摇头,然后,又继续他们的工作了。

3.

  她沿着她家屋后的那条铁路在枕木上一蹦一跳地跨着脚步,她从小就在这条铁路的枕木上蹦跳到大。小时候,是跟着哥哥后头蹦跳,年龄稍大一点的时侯,是跟童年的玩伴一起蹦跳;再后来,村子里的那间公立华文小学建起来了,十一岁的她带着比她的年龄小得多的孩子蹦跳着到学校去念“手,人有手;脚,人有脚”的课文,一直念到“我一步跨过扬子江,三步跑上昆仑山”的四年级的课文时,学校来了一位年轻的老师,这以后,她在铁路的枕木上的脚步就变得较为规矩了,因为多数的时刻,她故意在年轻的老师出现时,才从那株番樱桃树下窜上铁路,心情紧张而又激动,但脚步却是够矜持的。这样的跟老师在铁路上走了两年,脚步时快时慢,时缓时急;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象她的梦一般的浪漫,一般的难以捉摸,到了她在那间由亚答与木板建构而成的礼堂里唱“唱起我们的歌来,不要为别离悲哀”的毕业歌的时候,她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十七岁的少女了。

4.

  十七岁的心灵,浪漫而又好梦想。
  十七岁的心灵,热情而又奔放。
  年轻的老师教她唱“在森林和原野”,她的十七岁的心果然就奔跑在森林和原野上了。
  年轻的老师对她说:年轻的心,不该有灰色的感情;年轻的心,要象一只海燕,在暴风雨中翱翔。她的十七岁的年轻的心,果然就象一只海燕,翱翔在暴风雨中了。
  年轻的老师告诉她:我们要支配自己的命运,我们要让生命迸发出火花,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于是,她把她的十七岁的心,献给了真理的太阳。
  年轻的老师还告诉了她许多许多的事情。年轻的老师告诉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生的光荣,死的伟大,是一种多么值得学习的光辉形象。于是,她由仰慕年轻的老师而爱上了他,而献上了她少女的圣洁的初吻……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那几棵长在小山泉边的小山果树下发生的。

5.

  她在山泉边小山果树下所度过的这一段日子,是激动人心而又隐密的。村子里很少人知道有这么一个荫凉美好的小天地。其实,那不是一道山泉,因为水不是从山上流下来,而是从地下冒出来的一潭泉水,只是那儿的地势比较高了些,又刚好是在英军兵营的保护区边缘,平时没有人走过那儿,也没有人敢走到那儿去。这个隐密的小天地还是年轻的老师发现的。第一次他带她到这儿来的时候,是在她刚升上小六的那一年。
  那时,她看到那一颗颗只有小指头一般大小,圆圆浑浑,红红彤彤的小山果,在风中摇摇晃晃的时候,眼中立即流露出愉悦欣羡的情意。年轻的老师马上为她采摘了十来颗,一颗一颗地数着放到了她的手掌上。这是她第一次被老师轻轻地握住她的指尖,她感到十分满足。
  “毕业后你打算继续升学吗?”年轻的老师问。
  “不知道。”她答。
  “对自己的前途总要好好地打算打算。怎么可以说不知道。”年轻的老师在开导她。
  “我怕爸爸会反对。”她低着头,玩弄着手中的小山果说。
  “要争取!现在时代不同了,不论男女都要多读书。将来有机会还要读大学。再过几年,南洋大学就会建起来。你一定要争取!”年轻的老师以坚定的语气来增强她的信心。
  她感激地以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望着年轻的老师,坚决地点了点头。然后,把手中的小山果在她坐着的那块石头上,一颗一颗地拼成一个心形的图案。

6.

  她终于说服她阿爸让她继续升学了。其实,她阿爸并不怎样坚持己见,加上她哥哥的大力支持,还有学校的老校长也来替她说项。她终于如愿以偿。
  “成兴”杂货店在村子里是最具规模的杂货店,当初大家说要兴校办学的时候,她阿爸被推举为董事长,出钱出力,深得村民的爱戴。这样一个开明的人,实在没有必要在女儿升学这一件事上,表现得太过“封建”。他老人家可不愿被人家取笑他是一个“老不朽”。
  事情就是这么顺利地解决了,她几乎没经过什么“斗争”,就实现了她的理想。
  自从升上中学之后,村子里的人对她另眼相看,那些年轻小伙子更不敢对她存有“非份之想”。那个曾偷偷写过信给她的木匠的儿子,现在可不敢跟她正面相遇,看到她从前方走来,总是远远地就拐了个方向,躲开了。而她呢,跟年轻男老师的交往,也渐渐地公开了。在大家的心理,他们是很理想的一对,连“成兴”杂货店的老板她阿爸,也老怀欣喜异常。

7.

  年轻男老师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一间小木板屋里。
  现在,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去找他了。
  现在,他们很少到长着小山果树的山泉边去了。
  现在,她和他在小木板屋里温习功课,商量事情。
  后来,在小木板屋里温习功课和商量事情的人又增加了几个,有男有女。
  后来,年轻的男老师和那几个男女,时常在夜间出门,偶尔她也跟了去。
  她的生活越未越忙碌了。
  她的生活越来越充实了。
  她在追求她的理想,同时也在追求她的爱情。
  她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同时也在为大众的幸福而奋斗。
  她走在路上的时候,人们都暗地里说她长得更健康;长得更美了。

8.

  在读到初中三的那一年,她己可以随时随地在一个几百甚至一两千人的集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煽情动心的演说。
  在那一个人人高喊“猛地卡”;人人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年代,她毅然接受了时代的洗礼。
  她在那个聚集了几千个青春的高岗上,呆了十六个昼与夜。
  她在那股莫之能御的洪流里,思想飞速的升腾,感情无比的坚贞。
  她感受到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把她推向生命的峰顶。
  她是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里,千万个年轻的心的典型。
  年轻的男老师给了她爱情的力量!家人给了她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群众给了她感情的呼应!时代给了她心灵的感召!
  然而,学潮过后,年轻的老师却突然失踪了!

9.

  她在一个无月无星的夜晚,沿着那条铁路躲躲闪闪地回到家里。哥哥交给了她一个密封着的信封,说是在傍晚时分,一个小男孩拿到店里交给他的。

    海燕:
      明晨六时,老地方见。势态紧急,
    行动小心。
小山果 字    .

  第二天一大早,她赶到山泉边的小山果树下等候她所要等候的人的到来。
  村子里的公鸡已啼过三遍,天朦朦地亮了,她所等候的人还没有到来。
  灌木丛林里的鸟儿已在此起彼落地啼叫,太阳已挂到了树梢头,她所等候的人还没有到来。
  她知道他不可能来了。
  她知道他不会来了。
  泉水在她脚下潺潺地流动,水面上漂浮着几朵白色的小花和几颗圆圆浑浑,红红彤彤的小山果。
  白色的小花,红色的小山果在她的眼前漂过去了,她看到了水中的那一张脸孔:坚毅、果敢而又温情。
  她对着他在水中的面影,低声地泣诉着:我一定等着你回来,你一定要回来看我们的孩子。你一定要回来,你一定要回来……

10.

  她天天在山泉边的小山果树下等待。
  然而……
  孩子出世的时候,他没有回来!
  孩子周岁的时候,他没有回来!
  孩子入学的时候,他没有回来!
  孩子中学毕业了。孩子大学毕业了。他没有回来!
  所以,孩子不知道五月的故事。
  所以,孩子不知道现在他的那个父亲,其实并不是他亲生的父亲。
  他的亲生父亲是活在那个太阳很红,人心很红,山果很红,热血很红的年代里;是活在那个以华语喊口号喊碍响彻云霄的年代里;是活在那个用华语唱“团结就是力量”唱得振奋人心的年代里,并没有跨过那个时代前来……

(27-6-91《联合早报·文艺城》)

     您点赞,给我们带来动力

     平均点赞数: 5 / 5.   点赞数: 1

     还没人点赞!请您成为第一位点赞者。

分享至:

张挥

·生肖:属马(1942)
·原名:张荣日
·笔名:张挥、破阵子、戈鸣等
·原籍:广东番禺
·七十年代开始写作。
·文学活动:
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担任新加坡作家协会秘书兼出版主任
主编《文学半年刊》(1988-1992)
主编《微型小说季刊》(1992-1995)
曾担任金笔奖、金狮奖、青年文学奖,以及各文学团体文艺创作比赛的评审(1988-1994 之间)
2013—2019年担任书写文学协会会长
·得奖记录:
1)《45.45会议机密》获得1992年度新加坡书籍奖小说类
2)1992年获得东南亚文学奖代表新加坡到泰国领奖
3)1994年获选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鼓励奖
4)《双口鼎一村,那些年那些事》— 获得2016年新加坡文学奖小说类表扬奖
5)《烟事袅袅》— 共享2019年新加坡文学奖小说类第一名
已出版的著作:
《45·45 会议机密》-1990 (校园小说)
《再见老师》-1976 (短篇小说)
《琐屑集》-1978 (散文集)
《马的牢骚》-1980 (杂文集)
《那一豆灯光》1982年 (散文集)
《马的唠叨》-1990年 (杂文集)
《蓝天在旋转》之《十年清河》-1989年 (接力小说)
《十梦录》-1992年 (小说集)
《木雕与我》-1994年 (诗文集)
《尘中岁月》-1996年 (小说集)
《张挥文集》-1995年 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
《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精品赏析——张挥卷》-2002年 刘海涛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双口鼎一村,那些年那些事》— 长篇小说获得2016年新加坡文学奖小说类表扬奖。
《烟事袅袅》— 长篇小说,获得2019年新加坡文学奖小说类共享小说类第一名
张挥美术活动与美术教育工作简历:
·1965年毕业于新加坡师资训练学院
·1967年修毕“中学美术教师课程”
·1968年-2006年担任中学美术教职
·1971年参展《大众美展》
·1971年-1974年画作入选《国庆美展》
·1975年-1980年画作入选《美术教师常年展》
·1968年-1972年跟随我国先驱画家钟四滨先学彩墨后学油画
·1988年于南洋美术专科学院修毕美术教育课程
·1985年-1990年曾先后事师于符致珊、黄建斌、陈世集、陈建坡、康松如、曾广纬、蔡逸溪等学书画
·于2010年12月21日假中华总商会展览厅举行个人水彩画展。
·于2012年九月假国家图书馆九楼举行新书发布会及第二次个人水彩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