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狮城到姑苏

 

从狮城到姑苏

—介绍新加坡作家薛依云和他的作品

小注:

《从狮城到姑苏—介绍新加坡作家薛依云和他的作品》是中国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在2004年8月制作的一档文学专题节目,分上下两集各20分钟,由顾金荣、姜红策划,徐斌写稿,王惠庆配乐,雨花解说,海光朗诵了我早期的诗歌和散文作品。我当时小范围翻录了CD光盘送给苏州圈子里的朋友作为见面礼。最近偶然得悉中国的《喜马拉雅》网络频道的《朗诵者》,提供了相关衔接存档作为文学欣赏,甚为惊喜。这些文字当年觉得有点矫情,如今却感到岁月的温馨,谨作摘录解说文字分享如下,你也可选择点击‘百度’,输入‘从狮城到姑苏’字样,按题索引点击欣赏朗诵版本。

 

 
上集:

下集:

 

——————————————————————————————————–

摊开世界地图,新加坡,一个近在咫尺,玲珑而美丽的国家;也许是缘分抑或机遇,薛依云背着行囊来到中国的江南,马六甲海峡的涛声里,狮城将他优秀的儿子和他的诗歌散文,慷慨地奉献给金鸡湖畔的一年四季,于是,苏州不但多了一位勤奋的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还也多了一位激情四溢,柔情百回的作家;在今天的节目里,让我们与新加坡作家薛依云先生相识,欣赏他的作品。

蕉风椰雨,南洋的风和雨爱抚着脚下的泥土,每方寸都茂盛地绽放着鲜亮的花草,薛依云漫走在大自然里,用他纯真绵情爱心,叩响诗歌散文的门窗。在这英语和汉语流行的国度,他对方块字情有独钟,五千年的汉字,托起了诗坛的天空,烛照历史的长河,也照亮薛依云幼小的心灵。他爱读李白、杜甫、屈原、苏东坡作品,他说喜欢在诗的海洋游弋扬帆;进入中学,他有幸接触到更多诗作,汉语为他拉开文学的天幕,他如饥似渴地沉浸在诗歌的海洋,对当代诗人余光中,席慕容等人的作品尤其喜欢,常常信手摘来创作起来。《坐望集-组诗》写于1969~1975,每一首短小优美,如同一幅国画,寥寥数笔狼毫,沾着东方的写意,浓浓的墨水或轻轻泼洒或细细划过,宣纸上便显现鲜活的山水,这是故乡,朝夕相伴的家园,从这组诗歌可以看到元曲折射的影子。

—————————————————————————————–(朗诵和音乐)

《坐望集-组诗》

(一)
湖面飘过一朵旖思
凝神 自原点 远眺轮回
许多垂直的线
窥探云霞织成的锦缎
垂钓涟漪点点圈圈

(二)
站在风景里的桥上
看湖中吟诗的天鹅
我似千山万水外
悠然一片浮云

(三)
雨后
披风的椰羽
和长年流浪的桅樯
喋喋不休争执明天的天气

(四)
震撼一海铿锵的豪笑
人起浪头
守着崇高的信念
如日跃起
自地平线

(五)
浪花挨在礁岩上痛哭
为远去的海潮
整片沙滩
就只剩下那些凹陷着的
脚印

(六)
海鸥穿着绣上浪花的白衫
诉说海的辽阔
云絮披上冬天的棉袍
告述天的蔚蓝
椰羽为之招了一季的手
殊不知道自己盘根於陆地

(七)
山 跨鞍时
踏踏的是阳关外的马蹄声
千里草原任驰骋
不说相聚要到七夕
只学阳光中的棕榈树
握千百回的羽手

(八)
一髻鬓白如墓前茅草
日子啊 是短亭上欲息还休的雨
山山的绿意
皆染不住已凅的眸
你啊 碑文满面
在黄昏独酌足韵
——————————————————————————————————–

薛依云有着扎实中国古典文学的根底,他能朗朗背诵一首首唐诗宋词和元曲,这是他多年吸取中国文学乳汁的结果,他一步步地接近诗的真谛、诗的意境,请欣赏1975年创作的《拾贝集》,这是他在课余作息之余,同学沉浸梦乡时,挑灯夜战的作品。

—————————————————————————————–(朗诵 音乐)

《拾贝集》

(一)
我想回去
但不懂回到哪里
若云彩出岫愿相召唤
我将归随

(二)
海在的时候
天也在
云在的时候
小小的帆儿呢

(三)
如果天永远蔚蓝
那么
夜又如何缀挂上
一盏又一盏的星灯

 

(四)
天是一只蓝鲸
脊梁起透明的云骨
轻轻摇摆
便喷洒一把米雨

(五)
月啊 你在何处
我的脚步
已凌乱成满天的星

(六)
心中的一株 爬墙虎 闯出
闯出
苔绿树影丛
以鹰的爪
豪饮哪流洒下的光芒

(七)
一髻发浪里
花香依稀
窥望间
月嘎然停顿在最高音阶
啊 若风不来
谁能掩饰我的心跳?

——————————————————————————————————–

这些短小精悍的诗,写得有些才气,常常获得老师的赞美。像所有钟情诗歌的年轻人,薛依云和一群同样喜爱文学的同学组成《文学社》一起切磋探讨,他的同学,一位酷爱诗歌的女同学,凭借着诗歌的才艺,两人写起了初恋的诗;人到中年,每当回忆起以诗相恋,薛依云由不自禁露出笑容,我们从他厚厚一叠情诗中,随意挑选二首。

—————————————————————————————–(朗诵 音乐)

(一)
柔柔的秀发轻欵
带有九月菊花的馨香
你莹莹透彻的眸井啊
怎料—
竟是我夜夜守望的星星

(二)
千噚万噚深深的瞳湖
几时系上我的梦舟
谁是那多情的风
轻卷一帘嫣笑
——————————————————————————————————–
倘若诗人缺少情诗就像天地塌了一支脚。我们可以从两首情诗的语意,触摸到他情感的深处,爱的脉搏,进入爱恋的意境和情操,爱意浓浓的诗作是情感方舟的港湾。

妻子对他到苏州创业的艰辛非常理解,使他尽情安心地编写中新友好的新诗篇。薛依云写诗也写散文,他的散文以诗的语言,写景抒情,观察细腻敏锐,文笔优雅柔美,古诗词随手摘来,点缀其中,便满纸生辉。“水“对薛依云来说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当清晨或黄昏踯躅湖畔,尤其细雨朦胧的时候,他不禁抒发如画似诗的意境,更向往深思飞跃。《湖畔拾翠》是他年轻时代的代表作,曾被入选“新马散文佳作选” 请欣赏《湖畔拾翠》。

—————————————————————————————–朗诵及音乐

《湖畔拾翠》

诗人高克多曾说:“我的耳朵是贝壳,她经常怀念海的韵律“,而我愿是柳条,它经常迷恋着织满绿漪的碧湖。在细雨的黄昏,在薄雾的早晨,我总爱流连在湖畔,不仅是因为它有似诗如画的意境,最令我向往的是它能处处勾起我的深思。

十二月的碧湖,当清晨里,站在湖畔,望着湖的对岸,一抹清绿里,淡烟一缕,写出花影的朦胧,树影的依稀。晨鸟清脆的歌声像一束银铃散落在恬静的湖畔,显得那么遥远,又那么临近。用轻盈的脚步踩碎淡淡的幽怨吧!聆听绿蓧挽着微风的絮语,让那细碎的林涛,声声地轻敲着你的心扉。这时,你或许听到半放的花蕾,伴着晨曦筛下的翳翳绿影;朋友,请别惊疑,临流梳妆的枝桠正悄悄地在绿漪上轻描皱乱的倒影呢!在凝望中,你将感到心凝形释,这时,你会明白美也许存在默默无言中。

你若走倦了,倚在小桥上,聆听清流浅唱,或望着粼粼湖水,良久,你才从凝望中醒过来,你看到童年的幻影么?或是沉湎於失落倩影的回忆里?如果你是为逃避世俗而来,你可以禅坐湖畔,让鸟语风籁鱼喋水声抚慰你心灵的忧郁。这里没有奢侈的豪华,有的是一片可爱的绿意。你看,湖畔的碧树绿篁正对着你临风娉婷呢!而湖水也妩媚转着晶绿的秋波,这时你将陶醉在一个翡翠色的梦幻里、像湖中的白鹅逍遥地轻撩着湖水,是诗人么?如斯沉思的姿态,是隐士么?如斯恣意的飘滑,在这小小的春天里,你满足了,像点水蜻蜓,潇洒地在绿湖上轻描圈圈涟漪。於是,你遂想起庄周,杀那你即跃进一季悠长的沉思里,醒来时,你感到无限茫然,而阳光透过叶隙照在你脸上,使你觉得湖心的喷泉此刻跳得更有力。

摊开手中的诗集,偶尔你会听到蓝空落下几声鸟语,抬头望去,不见飞鸟,只见几片叆叇的云影正在缓缓地翱游,显得那么飘逸悠闲,但谁又知道它将驻足苍穹何处呢?於是,你又感叹人生充满无数不清的虚无和茫然。一阵风起,拂过你的刘海,拂过碧漪绿发,飘落的是什么?是一瓣瓣的落花么?在过去的十八个春天里,你拾到什么?又遗失了什么?你不会知道,你只会混杂在浮嚣的人群中遗忘自己。

当一阵雷声隐隐响起,你从沉思中惊醒,而这时天空正飘着斜风细雨;像重重帘纱地随风摇曳,将湖畔染就模糊一片,那纤纤细雨化成千万条银丝送入碧湖中,激起圈圈螺细的涟漪,像层层被挑剔的梦壳,“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千行泪“。朋友,串串雨丝是不断的回忆么?也许你该想起去年的十二月的一个黄昏,依稀犹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们执手相望,挨肩倚立桥畔,笑指串满憧憬和希望的雨珠自树梢坠落;当雷声再次响起,相思叶载着寂寞梦幻乘风而去,花蕾溅弹不尽相思泪,於是你望着湖面荡漾的残梗败叶,联想起过去一片翠盖红裳的画面。你心中充满哀伤,像风中激荡的孤艇,冷冷凄凄;你木然地走进涟涟雨雾中,拾起一片落叶,企图从褪色的残瓣中寻认往日的欢笑。啊,流走的是悠悠的湖水,流不走的是我深深的恋情。

一年易逝,依稀又是“柳浓花淡莺稀”的季节,你坐在湖畔,轻轻翻开心爱的诗集,让梦舟似的的相思叶航向回忆的碧湖,在一抹绿烟里,你迷失了自己。

—————————————————————————————–
在湖畔, 薛依云拾到青翠、淡烟、叶落、花影,拾到鸟鸣、鱼喋、云弋、雷声,拾到童年的思念,少年的憧憬,也拾到十八岁时对生活的渴望和梦想的航程。年轻的朋友,你也能像他一样与水为伴,你也能像他一样拾翠吗?用五千年汉语锤炼的诗人之心,描绘属于自己的翠绿吗? 当薛依云将他诗歌转向散文创作,智慧的语言、精美的细节,画卷的结构,使他有效还原了事物本身的力量和思想的过渡,路在脚下延伸,延伸到金鸡湖畔。

带着诗稿,新加坡的薛依云来到中国,2002年底来到苏州,担任工业园区美资企业中国区的人力资源总监,多少魂牵梦绕的地方啊,使他醉卧江南,来迟了,来迟了,他忍不住感慨来迟了;那诗中的烟雨楼台、秦砖汉瓦出现眼前,叩向这位多情多义的中年汉子的胸怀;《枫桥夜泊》是他孩童读过的诗篇,他一直念念不忘那口被侵略者剥夺去的钟,当他走进古刹看见黑压压的人群,领悟到这钟本身不重要,但从历史深处传来的钟声,如今还回荡在无数人心里的钟声谁也夺不走,毁不了。除夕夜祝福的钟声,吉祥的钟声,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里,他用历尽沧桑的语言说只要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传来的钟声,就在新旧交替的子夜,薛依云依偎在寒山寺的一棵苍劲的大树旁,就像依偎在母亲的怀里,亲自聆听了108记的钟声,下面就就介绍他当时诗作《同一首歌》(岁末苏州寒山寺听钟会)。

—————————————————————————————–朗诵 音乐

《同一首歌》

今夜 客船不在
夜泊枫桥边的
就剩下这半截弦月了

其实 何必去追究
当年鉴真大和尚东渡时带走了什么
谁会计较 我们有没有一口世界最大的钟呢
今夜 我们欢聚寒山寺
一百零八响的祝福 全世界都听得见

和我一起挤在台前人潮中的
还有一棵不知名的大树
年轮般的暗槽里
重播着一首流传千百年的歌
它生生不息地
伴随着每个炎黄子孙思念的脉动

今夜寒山寺夜
灯火辉煌
相同的钟声和祝福
在全世界响起
—————————————————————————————–

薛依云工作在苏州,夜深人静时,常常想念起新加坡的亲人,东南亚季风劲吹的故乡,它已是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写诗的人渐渐少了,说不上是缪思逃避了繁华,还是诗坛产生了浮躁,薛依云诗心不改,而苏州的一切正符合他的审美观,两者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默契,于是诗人的激情又开始萌动起来,在他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写的诗作大多和苏州有关,请欣赏《月亮写满我的思念》和《我家在苏州》,前一首诗绪飘向昨天,后一首诗的感情朝向明天,诗人站在今天的驿站深情地回眸和眺望。

—————————————————————————————–朗诵 音乐

《月亮写满我的思念》

月 醺然掉落水井里
竟酿就一壶久久不能释怀的
乡愁
思念 从此开始

有时被高高挂起
大江亦无法承载她的临盼
一夜便白了两鬓芦花

有时搁浅树梢间
对窗守候千年的叮咛
未语先瘦了几行秋雨

今宵
我们重温一页页的思念
楼头上 明月高照

—————————————————————————————–
《苏州,我的家》

有人把这座城塑造城砚台状
然后引水为护城河
摊开 就是一张千年的宣纸

喜欢写意的
轻轻一挥 便是浩瀚的太湖
蓦然回首 多少楼台隐现在烟雨中

喜欢工笔的
长卷“姑苏繁华图”
翠袖三千楼 跃然纸上

古人喜欢山水画
用剑池的水 渗透铁红色的虎丘
一不小心
便洒向天平山 留下斑斑点点的枫叶

墨浓时 盘门峥嵘的棱角鲜明
墨淡时 范蠡用橹棹划出几痕传奇
收笔时不忘添上
小桥 水巷 楼阁 亭榭

如今我们都把这些挂在墙上
所有的访客 都称赞不已
当然包括我这美丽的新家
高竖在金鸡湖畔
哪里可以看见我外企的公司
—————————————————————————————-

在新加坡有个家,在中国的苏州也有一个家,家是一个生命者最密切的地方,忧郁时的一方晴空,孤寂时的一盏小灯,疲惫时的一张摇椅。薛依云的《我家在苏州》用的是工笔写意,一张二千五百年的宣纸,他用情感化为墨汁,挥洒成太湖、天平山、虎丘,这首诗作他说是在上班途中写的。

薛依云1994年来到中国,2002年来苏州。回顾这十年,他说自己就像一滴水,个人的存在微不足道,但融合在中国文化的大海洋及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心中充满激情和欢愉,苏州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给了他新的创作泉源,散文《苏州就像一口井,一座桥,一幅画》,直接抒发了来苏州后的体会。

—————————————————————————————–朗诵 音乐

《苏州像是一口井、一座桥、一幅画》

来苏州近一年了,我感觉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那里有浩瀚三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优美的江南景致,伴随经济腾飞的大舞台。

我喜欢苏州,她就像是一口井,所有炎黄子孙都熟悉牵挂的那口故乡的井,甘醇而凉沁;涌动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孕育着整个民族的骄傲,她是我的精神家园。

我喜欢苏州,她就像是一座桥,跨过去就是大家熟悉的江南,纵浦横塘,湖堤柳飞,妩媚俏丽。“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我喜欢苏州,她就像一幅传统的国水墨画,烟波浩渺如山水长袖,水巷小桥,驳岸埠头, 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临河贴水,高低错落,渲染出浓淡深浅的水墨画效果。苏州更以精致典雅的园林著称于世,假山、楼阁、亭台、回廊、轩榭,是人和大自然的完美融合。 吴侬软语伴随评弹流韵是一幕又一幕政治舞台巨型的演出,穿插其中的是吴越春秋,范蠡西施的故事,还有忧国忧民的伍子胥和范仲淹,广为民间传颂的唐伯虎和金圣叹,当然你更不会忘记张继枫桥夜泊的钟声,姜夔的箫声吹出“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苏州作为江南水乡,东临上海,北依长江,京杭运河贯通南北,太湖、阳澄湖镶嵌其间,这使苏州很早就从耕作经济步入以商品生产与市场流通为显著特点的商品经济,她带动了整个江南文化的辉煌,也推动了丝绸刺绣等轻工业和手工艺品的蓬勃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开发政策的深化,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引来国际投资的大热潮,也吸引了更多人才来苏创业。苏州城区的景点和人文环境越加容光焕发,她是人居的最佳选择,也是许多人事业的大舞台。

苏州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第二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她的脚步正走向世界,苏州也因而更加美丽。如果时间流转,再将我带回一年前,我仍将对你说:“苏州,我来了……”

—————————————————————————————–

熟悉牵挂的那口故乡的井,跨过去就是江南的小桥,日夜牵挂在心上那幅故乡的画。薛依云来苏州有两年,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道道地地的苏州人,他谈吴越春秋,伍子胥、范仲淹忧国忧民,开窗凭栏看枫桥夜泊,春季出城踏青,听湖上箫声,一杯来自东山碧螺春的茶,喝不尽浓浓淡淡,一曲飘来小巷琴弦,听不够起起落落,周庄他就去过十次。一口井,一座桥,一幅画,是精神的家园,薛依云为她歌为她痴,第28届《世遗会》就将在苏州召开,一首《苏州,我来了》挥就而成。

—————————————————————————————–朗诵 音乐

《苏州 我来了》


在家家枕河的窗外
轻轻地 跨过江南

你绰约的水袖
依稀犹如午后的花影
急拨的评弹 和 回荡的钟声
即使不转身 也听得见
虎丘试剑 和 伍相去橹 的姿影
即使不转身 也看得见
虽然有些
有些散落 在文庙古玩地摊上

就约在今年六月吧, 久违的苏州
盘门外的柳色
是否 依然纤柔如唐宋
那一排枕河的窗啊
或许 有谁还记得我
当年广为人知的小名
—————————————————————————————–
从写诗的那一天起,薛依云怎么也不会料到会到苏州结缘,实现了诗的旅程。自从1972年获得新加坡中学散文比赛第一名,作品入选《新马散文佳作选集》、《十三人散文选》、《六弦诗散文集》。自从落户苏州更是诗情激发,佳作迭出,有鸟过蓝空的感觉。请记住薛依云这个名字,在他《飞鸟如是说》这首诗的旋律里,结束今天的文学专题节目。

—————————————————————————————–朗诵 音乐

飞鸟如是说 (在华十年,回眸岁月,如鸟过蓝天)

当我蓄力高飞时
天空因我而拱起
悬崖危岩 都在刹那间 矮去
啊海天啊
静静地 在远方 静静地蓝着

从不想证明什么
飞翔 就是一种单纯的快乐
在 忽高忽低 无止境延长的地平线
以及 高高拱起的天空

啊海天啊 依然
静静地 在远方 静静地蓝着
我 将再度展翅
像一朵不知名的云彩

 

     您点赞,给我们带来动力

     平均点赞数: 5 / 5.   点赞数: 30

     还没人点赞!请您成为第一位点赞者。

分享至:

薛依云

南洋大学第十八届(1977年)政府与行政系毕业,曾任港台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中外合资工厂总经理,美资高科技上市跨国集团高管(总监/副总裁)派驻中国多年,现任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
已出版著作有
(1)六弦诗散文集(与何惠禄/王慧娥合集-1975年)
(2)坐看云起时(生活随想录 -2015年)
(3)临窗揽翠(历史文化的思考-2015年)
(4)松月听涛(读诗词笔记-2015年)
(5)我把秋水山色送给你(文化散文-2017年)
(6)狮子图腾与新加坡的前世今生(文史论集-2018年)
(7)水仙与手鼓:献给郁达夫(文学随笔- 2019年)
(8)欵乃一声山水绿(文学随笔/论文-2020年)
(9)坐望集(文学随笔/论文-2021年)
(10)见证历史现场(文史论集-2022年)
(11)无山不带云(文学随笔-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