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无弦万古琴

流水无弦万古琴

(一)古曲

好友春游婺源,在微信群分享系列美景。期间误闯水墨上河民宅,见堂上挂字画一幅,最为让笔者惊艳不已;大字为:‘无弦琴’,旁有小注:“晋书陶潜传,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这字画说的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有素琴一张,却弦徽不具;友好相聚,把盏唱和,独异其趣。这无弦琴体现的正是道家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既无形无象谓之空,但又真实存在,意喻音外之声,象外之形。后来唐朝张随《无弦琴赋》有云: “乐无声兮情逾倍,琴无弦兮意弥在。天地同和有真宰,形声何为迭相待?”,这无弦琴,不弹自鸣,天籁地和,确实无上境界。

这水墨上河民宅,疑似宋朝朱熹后人,翰墨典雅,让人不禁想起《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厅中堂还有幅题字‘婺焕中天’的映山红大笔彩染画,峦峰跌宕,气势恢宏;拍摄连画附带左壁上的“流水无弦万古琴”,唯独不见右联,笔者查寻网络资料提到明朝无名氏留有类似诗句,猜测上句应该是‘青山不墨千秋画’,说不定原创者或和这府上有点渊源。只觉得画面上:流水如琴,声韵淙淙;天地留画(话),情怀悠悠,饱含无弦琴的禅意与神思。

(二)今曲

几番风雨,几度春秋,笔者亦曾衍生类似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感叹“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几个月前,刚从派驻中国25年退休回到新加坡,闲适日子里,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没想到,期间竟然也有现代版‘无弦琴’的巧遇机缘。

话说住家附近的宏茂桥市镇购物中心, 人来人往,广场外围边上, 有张树桐切面制成的琴状椅子,常坐满歇脚路人;不繁忙的时刻, 也有孤闲老者呆坐着。前些日子路过, 空荡无人,借以稍息片刻,如此近距离接触, 内心蛮有感触。尤其当社会迈入老年化发展阶段,便有一群人不再属于劳动队伍,他们自我游离或被搁置在匆忙步伐的边缘之外,就像是图中的椅子,少有人投以关注的目光,更谈不上什么关怀。

     

古曲琴无弦,今曲漫无声;同是无弦琴,谁解此中意?谨赋诗两则如下:

这琴身:今生或是棵大树,年轮般的脉络, 若河绕村。这张无弦琵,久居闹市, 失声无语,抑或听取路人留下太多生活的叹息;眼神沧桑, 伤痕累累。如果有一天, 月色雨点路过, 轻声问起家世,你会不会泪流满面,清唱一曲, 几曾忘谱的南音,或许有人还听得懂。

这帆影:前世或是棵大树,来自老乡故里,也曾翠绿挺拔,随先辈漂洋过海,如今甲子光景,桅杆旗语,涛声不再,星光无梦;空旷甲板已无所谓起锚或启航。如果有一天, 阳光海风路过, 轻声问起家世,搁浅的你, 会不会扯了下外衣, 转身掉头,消失在咖啡飘香人群里。

写于2019年2月6日

     您点赞,给我们带来动力

     平均点赞数: 2.9 / 5.   点赞数: 14

     还没人点赞!请您成为第一位点赞者。

分享至:

薛依云

南洋大学第十八届(1977年)政府与行政系毕业,曾任港台日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中外合资工厂总经理,美资高科技上市跨国集团高管(总监/副总裁)派驻中国多年,现任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
已出版著作有
(1)六弦诗散文集(与何惠禄/王慧娥合集-1975年)
(2)坐看云起时(生活随想录 -2015年)
(3)临窗揽翠(历史文化的思考-2015年)
(4)松月听涛(读诗词笔记-2015年)
(5)我把秋水山色送给你(文化散文-2017年)
(6)狮子图腾与新加坡的前世今生(文史论集-2018年)
(7)水仙与手鼓:献给郁达夫(文学随笔- 2019年)
(8)欵乃一声山水绿(文学随笔/论文-2020年)
(9)坐望集(文学随笔/论文-2021年)
(10)见证历史现场(文史论集-2022年)
(11)无山不带云(文学随笔-2022年)